摩爾定律是否終結了半導體工業的生命取決于石墨烯或量子計算
摩爾定律是否終結了半導體工業的生命取決于石墨烯或量子計算
根據《自然》雜志的報道,下一個將于下個月發布的半導體技術路線圖將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。早在2014年,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組織就決定,下一個路線圖將不再遵循摩爾定律。
1965年,Intel的聯合創始人Gordon Moore觀察到組件集成度每12個月翻一番。此外,確保每臺晶體管最低價格的單位芯片晶體管數量每12個月翻一番。1965年,每臺芯片50個晶體管帶來了每臺晶體管最低的成本。Moore預測到1970年,1,00每個芯片0個元件將被集成,而每個晶體管的成本將減少90%。
經過數據的精煉和簡化,這種現象被稱為摩爾定律:每片晶體管的數量每12個月翻一番。
摩爾的觀察并不是基于任何科學或工程原理,這只反映了工業的發展趨勢,但在隨后的發展中,半導體工業并沒有把摩爾定律看作是一種描述性和預測性的觀察,而是一種規定性和確定性的規范,整個工業必須實現摩爾定律預測的目標。
然而,這一目標并非偶然實現。芯片開發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需要使用來自許多公司的機械、軟件和原材料。為了確保所有制造商按照摩爾定律制定相同的時間表,該行業遵循共同的技術開發路線圖。半導體協會是一家工業企業。由Intel、AMD、TSMC、Global Foundries和IBM組成的Try組織自1992年以來發布了這一路線圖。1998年,半導體工業協會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類似組織合作,成立了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組織。最新路線圖于2013年發布。
摩爾定律提出的預測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問題。1975年,摩爾本人更新了摩爾定律,將半導體工業的發展周期從12個月增加到24個月。在未來30年里,通過減小芯片上元件的尺寸,芯片的發展受到摩爾定律的指導。
然而,到了90年代,僅僅依靠尺寸減小的技術已經走到了盡頭。然而,通過其他技術,芯片的發展仍然符合摩爾定律的預測。在90納米的時代,應變硅技術出現了。在45納米的時代,一種可以提高電容的新材料出現了。在22納米的年代,三個柵極晶體管使芯片的性能更加強大。
然而,這些新技術已經走到了盡頭,芯片制造的光刻技術正處于壓力之下,目前已有14種采用193納米波長的光進行制造,波長越長,制造過程越復雜,成本越高,認為波長為13.5納米的遠紫外光希望未來,但遠紫外技術適合芯片制造仍然需要克服工程問題。
即使采用了遠紫外技術,芯片集成的改進程度也不清楚,如果減少到2納米,一個晶體管只有10個原子大小,這樣一個小晶體管的可靠性很可能會有問題,即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,耗電量也會繼續導致隨著晶體管的連接越來越近,芯片的功耗也會增加。
本文出自東莞市捷誠石墨制品有限公司官網:http://xiaofei168.com 權威發布, 東莞市捷誠石墨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銷售、應用開發,產品加工的石墨專業廠家,專門為模具行業、機械行業、真空熱處理爐、電子半導體及太陽能光伏產業等提供石墨材料、石墨電極和相關的石墨制品,歡迎致電13549365158更多關于石墨制品方面信息,可回本網站產品頁面詳細了解點擊:石墨制品 石墨模具 石墨坩堝 石墨轉子 石墨軸承 石墨板 石墨棒 石墨匣體 石墨熱場 真空爐石墨制品 電子石墨模具